近日,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新增北京某支付公司100%金融股权挂牌。根据披露,该公司为邦付宝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邦付宝支付”),系大家保险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去年以来,共有15家支付机构被注销许可证,同时,支付公司股权频现交易市场。业内人士表示,自《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颁布后,牌照业务类型即将发生变化,也直接推动了支付行业洗牌加剧。
大家保险转让旗下第三方支付牌照
正式挂网前,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公众号发布的文章已披露邦付宝支付的相关信息:
邦付宝支付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2亿元,现由北京邦业保险公估有限公司100%持股,旗下拥有1家广东分公司。2014年,该公司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类型为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并于2018年取得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备案。
官网显示,该笔股权交易目前仍在进行中,转让底价为4.38亿元。根据产权转让批准情况披露,邦付宝支付系由大家保险集团主管。
这并非大家保险集团第一次“抛售”该支付公司股权。2022年12月,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公众号发布《北京某支付公司100%股权转让招商》,虽未公开公司名称,但根据披露可推测,该公司系邦付宝支付。
再往前追溯,2019年,邦付宝支付5%股权曾现身拍卖场。根据彼时公告,前述股权的起拍价为470万元,评估价约为670.88万元。以此推算,邦付宝支付当时的整体估值约为1.34亿元。相较于本次整体转让底价的4.38亿元,邦付宝支付4年间身价涨幅约230%。
历经多次“洗牌”与“发牌”
事实上,如今支付行业估值已历经大缩水。
在支付牌照正式诞生前,我国支付体系主要由商业银行构成。据CNNIC数据,2009年6月末,中国网民突破3亿,同时,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在金融危机的余震中逆势上涨,达8788万人。网购、移动支付的普及和增长,推动非银支付业行业壮大: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电子化手段提供前台支付和后台操作服务,与银行支付体系相辅相成。
风险随之而来,由于缺少统一的管理办法,非银支付行业无序竞争、违规使用备用金、预付卡违规发行等问题频出。2009年4月,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从事支付清算业务的非金融机构进行登记的公告》,要求从事特定非金融业务的机构登记备案。
其中,“特定非金融机构”被定义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部分或全部支付清算业务的非金融法人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这则公告也被视为支付行业的首次摸底考。
2010年6月,央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并在次年公布了首批支付宝、银联、拉卡拉等27家获得支付许可证的机构名单。在随后几年中,央行多次发放牌照。截止2015年底,我国共有271家持牌的支付机构。
2016年8月,行业迎来收紧。央行表示,下一步对于非银支付机构的监管思路将坚持“总量控制”“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的原则,并注销长期未实质开展支付业务的支付机构。
此后两年,巨头公司们只能通过控股或参股的形式间接持有支付牌照,支付机构身价也水涨船高。2016年9月底,美团收购钱袋宝,业内传言该交易总价超12亿元。小米、B站等科技或互联网头部企业也都完成支付公司的控股或参股,以取得支付牌照,交易金额均超亿元。
然而,随着金融监管趋严,近年支付牌照的数量只减不增。根据央行披露,2023年内共有 15 张支付牌照被注销,目前存量支付牌照为 186 张,2016年来累计被注销支付牌照机构达 85 家。
支付牌照真的不再香了吗?
2022年12月2日,阿里资产拍卖平台显示,第三方支付机构重庆易极付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易极付”)99%的股权被拍卖,起拍价格为5079.77万元,但因无人出价流拍。
一边是持牌机构陷入存量竞争,另一面却是行业公司的股权流拍频现、身价增长不复往日。支付牌照真的“不再香了”吗?
“支付公司估值缩水,是多重因素造成。”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他认为,首先,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出手规范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企业,如何有效结合支付业务与原有业务的良性发展成为摆在网络平台企业面前的难题。其次,诸如个人信息保护法、征信新规等法规的出台,对支付公司的数据信息应用提出更高要求,让支付公司的盈利打了折扣。最后,支付行业监管逐年加强,对于支付公司本身或是其参股企业的要求均有提高。种种因素下,才让支付公司股权热度有所降温。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前期受牌照“关闸”影响,许多公司争相买入牌照,后续“水土不服”,并未发展相关业务、创造盈利。随着各大企业降本增效的收入,将旗下支付公司股权拍卖“回血”也是合理之举。
2023年12月,《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下称《条例》)颁布,将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重点规定了四方面内容,包括明确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定义和设立许可,完善支付业务规则,保护用户合法权益,明确监管职责和法律责任。
江苏苏宁银行金融科技高级研究员孙扬对记者表示,新规颁布后,监管将覆盖支付业务全流程。据悉,《条例》结合多年监管实践,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支付业务分类经验,坚持功能监管理念,从业务实质出发,根据其能否接收付款人预付资金,分为储值账户运营和支付交易处理两类。新的分类方式一是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有利于防范监管空白。二是避免监管套利,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
“未来的主基调应该是加快支付许可证的整合、加强市场的规范,所以在一定时间内,支付许可证的数量可能还会下降。”董希淼表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平台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