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五点钟,天刚蒙蒙亮,蓝色的大海刚睡醒,海南儋州的白马井码头就开启了一天的忙碌景象。成百上千渔家女头戴斗笠,脚蹬雨靴,拉着板车开始装运、卸载、叫卖刚刚捕捞上岸的鱼虾蚌壳。
“我凌晨2点半到码头,都是女人在码头做生意,男人很少。”儋州阿姐说,千百年来,渔家的男女分工明确,男人们出海捕捞,船一靠岸就回家休息,女人们则负责卸货交易,把捕捞的渔获换成家里的柴米油盐。
环绕海南岛,分布着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渔港和码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千百年来,海南渔民与喜怒无常的辽阔大海打交道,一代又一代渔民守望大海,靠海而生。大海是海南儿女最朴实无华的生存源泉。
出海、捕捞、上岸、交易……顶风逐浪在大海中谋食,成就了无数“大海勇士”和“浪里白条”。风雨中飘摇的小渔船成为历史,“造大船、闯深海、捕大鱼”是今日渔民的新生活。
一艘艘钢制渔船在泛着咸味的海风中往来穿梭,将大海的馈赠一船一船运回岸边。渔民孙光炳的船上,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天气、水情、鱼情都能很清楚地掌握。他不担心迷航,也因为能上网不再孤单。
对千千万万渔民来说,大海是耕田,是宝库,更是母亲。人们每天都要吃鱼吃虾吃螺,近海渔业资源变得有限。
“以前大家吃只虾吃条鱼,更多的是想着去哪抓去哪捕,但随着渔业资源消耗的加大,就必须依靠人工养殖。如果都靠野生捕捞,那就危险了。”林国尧生在渔村,吃螺摸鱼长大,在渔业科研领域耕耘了30多个春秋,“1998年我们去海里捞花螺,捞上来后都不知道怎样养活,更不知道怎样使它繁殖,一步一步研究到现在,连以前只能靠海钓或捕捞的石斑鱼,现在消费都也靠人工养殖了”。
大海呀大海多大多宽,太阳月亮也睡在里边睡在里边;大海大海多大多宽,摇呀摇呀像只摇篮,摇过去呀点点白帆,摇过来呀鱼虾满船……(作者:潘世鹏 来源:经济日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平台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