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苏州4月27日讯(记者 何欣)法官在法庭,原被告在“云端”,这家互联网法庭上接“云端”,下接地气。4月26日,记者跟随“全国网络普法行・江苏站”活动采访团,走进苏州市互联网法庭,体验“云”上断案。
苏州互联网法庭。中国经济网记者 何欣摄
苏州互联网法庭设立于2023年5月18日,是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设立的全省唯一、全国第三家互联网法庭。截至2024年3月,法庭涉互联网案件收案943件,实际结案638件。
庭审现场。中国经济网记者 何欣摄
在法庭首例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中,妥善划定公民个人信息权利与企业网络虚拟财产权益的边界。在全国首例虚拟主播形象损失纠纷案中,有效保护虚拟形象所有方的合法利益,对虚拟形象的财产价值认定进行了有益探索。在测评博主“未测先评”案中,明确公众人物在接受舆论监督和满足公众知情权方面具有较高容忍义务,但实施舆论监督应当遵循合理限度,已向相关平台发送司法建议,建议强化测评账号认证、测评内容审核、推广类测评规范等工作。苏州互联网法庭为互联网审判专业化探路,也通过构建完善裁判规则体系,促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
法庭工作人员介绍数字法官助理小茵。中国经济网记者 何欣摄
见“屏”如面、“云”上断案。苏州互联网法庭打造集成“线上诉前调解-网上立案-电子送达-异步质证-在线庭审-数字化执行-集约化管理-电子审务督察-电子卷宗一键归档”九步于一体的“云智”互联网诉讼机制,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全流程诉讼服务。
以典型案例为载体,通过案例发布、媒体直播、案例宣传等方式,讲好生动鲜活的互联网法治公开课。苏州互联网法庭秉持“云案云审,融诉善治”庭训,不断强化互联网审判专业化建设,完善互联网裁判规则,促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平台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