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罚单内容可以看到,监管部门对理财子公司违规行为关注范围进一步扩大,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
银行理财迎巨额罚单
10月20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网站显示,工银理财、中邮理财在10月18日分别被罚款710万、340万,合计1050万,处罚原因涉及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理财产品投资和合作机构等方面。
具体来看,工银理财存在的违法违规事实为:一是通过混同账户归集理财产品收益并支付费用,未做到理财产品之间相分离;二是理财产品未与所投资资产相对应;三是理财产品期限管理和估值方法不符合监管规定;四是对理财产品投资资产风险管理不到位;五是合作机构管理存在缺陷;六是未按规定披露理财产品净值;七是未穿透登记理财产品所持有资产管理计划等的底层持仓情况;八是理财产品信息登记不及时。
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中邮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因7项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一是理财产品净值未及时反映底层资产风险;二是未按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投资者支付收益;三是首次与理财投资合作机构合作未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四是与不具备条件的代理销售机构开展业务合作;五是理财产品信息登记不及时;六是理财产品投资资产信息登记不规范;七是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的风险等级不匹配。
对于此次工银理财、中邮理财收到巨额罚单,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表明金融监管部门对理财公司和理财业务的监管进入常态化阶段。金融领域信息不透明的特点更为明显,很多问题普通的理财投资者是没有办法判断出来的,加强监管非常有必要。
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
近两年来已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遭罚。
2023年3月,建信理财业务因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持有高流动性资产比例不达标等6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540万元;4月,杭银理财因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和销售管理不规范被罚款45万元。
2022年,彼时的银保监会(现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3家理财子公司开出罚单,中银理财、光大理财、农银理财分别被罚460万、430万、240万。
通过监管披露的信息来看,相比去年被罚理财子的处罚案由,监管部门今年对理财违规行为关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重点也有所变化。
去年被罚的中银理财、光大理财、农银理财共同案由集中在理财产品所持权益类资产比例超标、持有流动性资产比例不达标,以及信息披露不合规等。今年建信理财被罚案由拓展到与母行划转产品衔接与隔离问题。
此次被罚的工银理财和中邮理财被共同指出的“新问题”还涉及合作机构。比如,工银理财存在“合作机构管理存在缺陷”,中邮理财存在“首次与理财投资合作机构合作未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与不具备条件的代理销售机构开展业务合作”等。
此外,工银理财、中邮理财在理财产品收益管理和支付方面也存在违规现象。比如,工银理财存在“通过混同账户归集理财产品收益并支付费用,未做到理财产品之间相分离”,中邮理财存在“未按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投资者支付收益”。
董希淼认为,要让理财投资者更有安全感、获得感,既需要理财公司自身严格执行监管规定,做好信息披露,更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制度办法落到实处。预计接下来监管针对理财子公司开出的罚单还会继续增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平台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